從達文西的密碼說起—知識經濟時代的商品包裝

從達文西的密碼說起知識經濟時代的商品包裝

廖昭昌2005/02

刊登於新知交流月刊 /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社區小企業交流會參考資料

 

去年八月才出書的達文西密碼中文版,不到半年已經再版二十七刷,在美國打破一年賣出1200萬冊的小說銷售紀錄,上個月底去家樂福逛書攤,買回來一窺究竟,連續三四天手不釋卷,車上也看、床上也看、如廁也看….,看完後,又上去網站搜尋討論這本密碼書的文章。雅虎入口網站告訴你總共有18萬條網站內容有關這個議題,這本書何其神聖,其行銷手法背後透露了什麼訊息,值得我們深思。

 

    十八年前在美國工作時,曾陪內人為了她要完成演奏碩士學位,開了三場lecture recital,記得當時她的研究是有關二胡與小提琴的血緣關係,每一場recital 除了用胡琴與小提琴各演奏三首曲目外,一百多張的幻燈片介紹樂器的歷史、樂器結構與造型的發展、再加上曲目的介紹,很受聽眾的喜愛,當時Raleigh市的幾所高中還邀請她前去演講。

 

    演奏會加上知識的體驗,聽眾的享受從感性深入到理性。欣賞的境界如果以體、相、用來看:情感的欣賞只是情緒上的受用力;意識的欣賞讓現象透過類比而抽象出來;只有深入理體的本質,才能進到理智欣賞的境界。消費者也才能受到由內而外的感動。

 

    最近看電視上的綜藝節目,主持人去專訪流行歌曲的演唱者,雖然以詼諧的口吻,可是談話的架構嚴謹,有縱軸歷史演義、也有横軸的曲目創作介紹,提到同時代的演唱者與編曲者,跑馬燈字幕就深入到基本資料的介紹,宛如當年國高中國文課本提到「蘇東坡」,就會有人物背景註釋一般,這是賣什麼膏藥?

 

    現在考大學的錄取率幾乎百分百了,國人沒出過國的人可能變成相對的少數了,再普遍學歷與經歷的質量雙向提升之下,沒有知識體驗的商品就像水餃湯一樣,免費附贈也不見得有人要喝,更進一步說,提供的商品知識若是深度不夠,消費者也不會青睬。

 

    金庸的小說因為融入了歷史考據,展現作者長期養成閱讀經典名著的習慣;達文西的密碼作者丹‧布郎先生的母親是宗教音樂家、妻子是藝術歷史家,展現出藝術與人文統合素養的重要。

 

    我們與其羨慕別人花開得早,不如慶幸自己花開得好;與其憧憬明天花開得好,不如立志今天根紮得早。多涉略經典、多關懷人文、多體驗藝術,商品自在其中,何需包裝?

                                          

nds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