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懷思錄的作者何瑞賢老師,是我111年8月30日同遊彰化溪湖糖廠認識的朋友,當天何老師賢伉儷與我的老師邱垂堂教授賢伉儷都一起去溪湖糖廠搭五分小火車。一路上我們又去王功漁港、又去西螺醬油工廠、也到北斗鎮、埤頭鄉的明道大學住了一晚。過程中,承蒙他賜教台灣文史,讓我視野大開,知自己所知膚淺薄弱,稱他老師不為過。他說可以介紹他為“無可救藥的台灣鄉土迷戀者” 後學 廖昭昌謹記
這群中國海盜多具有雙重角色,是貿易商人也是海盜,大多八面玲瓏會多種歐洲海權強國語言如葡萄牙語,西班牙語,荷蘭語及日語,初始駕著商船以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與遠來東方的歐洲商人交易,為了海上航行安全需武裝商船自保而向歐洲海商購置先進武器,有了武裝之後有機會也憑藉武力劫掠其他商船,所以很難分清楚何者為海盜,何者是貿易商人。因篇幅所限,本文僅列出對後世台灣影響最深遠的三位亦商亦盜的中國海盜:
1. 李旦:
李旦是閩南泉州人,16 世紀末在菲律賓呂宋經商致富,後來在統治呂宋的西班牙殖民政府屠殺華人時逃至日本長崎平戶定居,曾在幕府爭戰時大力資助德川家康因而建立良好政商關係,取得朱印狀 (日本幕府海上貿易許可證) 從事朱印船貿易,成為當地的華僑領袖。
李旦藉由日本倭寇集團幫助,籌組武裝船隊,往來日本,明朝沿海,台灣及東南亞,與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船隻從事國際貿易,除了正規貿易,也從事海盜掠奪行為,因作風強悍,成為一方之覇。
顏思齊背景與李旦相近,在長崎平戶結為好友,成為李旦副手。而鄭芝龍初到平戶曾投入李旦麾下,後來更成為李旦義子。
1623 年 (明熹宗天啟 3 年),荷蘭軍艦 7 艘,士兵 900 人攻佔澎湖,在媽宮澳 (馬公海灣) 登陸。福建巡撫南居益命福建總兵俞咨皋出擊佔領澎湖之荷蘭軍,交戰八個月,因荷蘭軍倚仗堅固工事頑抗,明軍久攻不下。南居益找來雙方都熟識的李旦居中調解,李旦則帶義子鄭芝龍同行擔當翻譯及通事。
會中荷蘭軍表示他們只想找一個地方當根據地作為對中國與日本貿易的基地。南居易則說澎湖是明朝固有領土,荷軍只要離開澎湖,要去何處建立根據地明朝沒意見。李旦建議荷軍去大員 (台灣),南居易認為大員是化外之地,明朝沒意見,能離開澎湖就好。
荷軍希望到北部的雞籠或淡水,因為遠離呂宋,可擺脫西班牙人,而且他們聽說大員北部有金礦。李旦告訴荷軍大員北部土著強悍,而且這些土著堅持不透露金礦位置,建議荷軍最好佔領南部的台江鹿耳門。三方都同意了,於是鹿耳門成為荷軍的目標,也在稍後的 1624 年登陸佔領了。
談判圓滿結束,明朝收復澎湖,荷軍稍後登陸鹿耳門,開啟三十八年的台灣經營,也開啟了台灣的文字歷史,只是可惜是以荷蘭文書寫的。
李旦率鄭芝龍回日本長崎平戶,1624 年,鄭芝龍隨顏思齊來到台灣。而李旦則在隔年 (1625 年) 因病辭世,結束精彩的一生。
李旦出生年史料不詳,所以得年亦不詳。李旦對台灣最大的影響是荷蘭軍聽從其建議入侵佔領台灣三十八年。
2. 顏思齊:
顏思齊,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自幼習武精通武術,為人豪爽廣受敬重。早年因與官宦人家交惡,失手打死其僕人遭官府追緝而逃往日本長崎平戶。在平戶以當裁縫師謀生,數年後家境逐漸富裕則仗義疏財,廣交豪傑,成為李旦副手。與長崎華商兼海盜楊天生,陳衷紀,李德,洪升,鄭芝龍等二十八人義結金蘭。
當時的德川幕府擬議將長崎平戶地區西洋人及華人貿易商加以整頓管理,如此一來這些外國商人將無利可圖,促使顏思齊等人離開日本另某發展。當時陳衷紀提議到大員 (台灣),獲得結拜兄弟中大多數人附議。
1624 年 (明熹宗天啟四年) 顏思齊率二十八結義兄弟,動員十三艘大船在台灣西部登陸。
顏思齊登陸台灣後引進了三千餘漳州及泉州的貧苦人民渡台,在雲林縣,嘉義縣各地設立九個山寨作為據點,鄭芝龍是其中一個寨的寨主。這些據點除海上寇略外,也從事農耕開發,防備土著侵擾,是華人最早大規模開拓台灣,也因此史學家多尊崇顏思齊為華人開拓台灣之始。
而同一時期,同樣在 1624 年,荷蘭人也登陸台江鹿耳門,構築遮蘭奢城 (Zelandia,今安平古堡)。不過顏思齊活動範圍在嘉義及雲林,而荷蘭人活動範圍則在台南,雙方尚無正面交鋒或衝突。
次年 (1625 年) 九月,顏思齊前往諸羅獵鹿,夜間露宿叢林,飲酒作樂,不幸中了瘴氣,染上傷寒,過沒幾天病故,得年僅三十七。後來 “台灣縣志” 記載 “顏思齊所部多為中土之人,中土之人入台自顏思齊始”,確立了顏思齊在台灣的華人開拓史地位。
顏思齊去世時鄭芝龍乃顏思齊所建九個山寨之一的寨主,雖年紀輕,僅二十二歲,但雄才大略,被推為繼任首領。鄭芝龍繼承顏思齊大業以及李旦在日本的部份家業,逐漸發展為華人有史以來最大海盜兼海商。
3. 鄭芝龍:
鄭芝龍,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人。生於 1604 年 (明萬曆 32 年),卒於 1661 年 (清順治 18 年),得年 57 歲。鄭芝龍對史前台灣的影響在於他是先於荷蘭人的先驅漢人,繼承李但與顏思齊等人帶領其留下的部眾建立漢人開發台灣的據點,雖然明朝政府從未管轄過台灣本島土地。後來鄭芝龍長子鄭成功於攻台之役驅逐荷蘭人,並引渡大量漢人進入台灣開發。鄭芝龍一生周旋於東洋,西洋及中國的海洋勢力間,在明朝海禁的逆勢格局下開創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民間海上覇業。
鄭芝龍早年投靠在澳門經商的舅父黃程,習得葡萄牙文也信奉天主教,後來又去過呂宋,而後到了日本長崎平戶,成為當時最有勢力的海商兼海盜李旦的屬下,後來又成為義子。
在平戶,鄭芝龍娶日本人田川七左衛門之女,1624 年 (明熹宗天啟 4 年) 產下一子,即為鄭成功。鄭芝龍也與顏思齊結為莫逆之交,後來更共同參與二十八金蘭結義。
1623 年,李旦獲邀赴澎湖調解明朝與荷蘭人之爭,李旦邀鄭芝龍同往,擔任荷蘭人的翻譯及通事,關鍵的影響引導荷蘭人入侵台灣。這是他對台灣未來最大的影響,幸好 38 年後他的子嗣鄭成功收復台灣,台灣重回華人世界,才有今天的你我他……….
從 1625 年至 1661 年,鄭芝龍經歷非常戲劇化的後半生,精彩度更甚於目下的歷史劇,因本文主題為 “史前台灣”,非本文書寫範圍,留待未來風土懷思錄再以專章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