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身聽的發展史
1945年,帕韋爾出生於德國。6歲時,他隨父母來到巴西聖保羅。30歲時又離開聖保羅,前往義大利米蘭定居至今。他曾在柏林大學和聖保羅大學修讀了哲學課程。1972年,從小就喜歡音樂的帕韋爾和兩位朋友突發奇想,希望發明一種可以挎在皮帶上和放在口袋裏、便於攜帶的收聽音樂裝置。這樣,他們就可以邊走路邊聽音樂。
之後,帕韋爾就開始做準備工作,買了許多耳機和答錄機,然後進行拆裝和組合,經過反復試驗,終於在當年研製成功。由於他研製的這種收聽音樂的裝置體積小、音質好,並且便於攜帶,因此,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取名為“小型高音質隨身聽”。從那以後,帕韋爾和他的朋友們經常攜帶這個“隨身聽”走在聖保羅或米蘭的大街小巷。而這就是隨身聽的一個起點。
而後,由Sony公司於1979年研發出來的Walkman便攜磁帶播放器,標誌著便攜式音樂理念的誕生,而Walkman一詞也從此成為了便攜式音樂播放器的代名詞了,至此,個人隨身聽市場便開始蓬勃發展,其間Sony曾引領風騷20餘年,然因錯失良機,致使新一代霸主蘋果(Apple)的崛起,然隨著時代變遷,今日MP3隨身聽產品已不僅是單純產業內競爭,來自異業的競爭亦迫使隨身聽產業須有所轉變。
Sony Walkman隨身聽為世界打開個人娛樂時代的大門。1877年愛迪生發明一種可將聲波利用金屬針振動記錄下來的裝置,這是第1次人類可將聲音留存下來,從此人類進入「聽音樂」的時代。
但此時人們只能在家中透過立體聲錄音機來欣賞音樂
,直到1979年7月Sony推出首款磁帶式Walkman概念機-TPS-L2,將音樂由家中順利帶入可攜式個人領域,開創了個人娛樂市場的先河。
Walkman普推出便因主打「隨時隨地欣賞音樂」的概念,在青少年市場吹起一股潮流旋風,而1982年Sony為音樂市場再度投入震撼彈,數位化音樂CD標準的誕生,開啟了數位音樂時代的序幕,亦為磁帶儲存媒體埋下隱憂。
1984年11月Sony推出世界首款CD Walkman D-50,同時為推廣市場,售價僅5萬日圓,不及成本的一半,但Sony堅持初期雖會出現虧損,但推廣後利潤必定可觀(策略有點像現在的次世代儲存媒體-藍光之戰),隨著時間演進,1988年CD唱片已超過黑膠唱片巔峰時期的1億張產量,也使得CD隨身聽成主流的時代來臨。
雖CD可彈性選歌功能獲消費者高度青睞,但消費者對CD的體積大、不可錄音特性依舊感到不滿(也因此磁帶仍未全面退出市場),也因此1998年Sony推出兼具磁帶體積小、可錄性與CD數位化音樂操作優點的首款商品化MD隨身聽,但其主要對手卻早已演變成1995年Brandenburg小組所制定出來的MP3音樂壓縮格式。
蘋果 iPod嶄新營運模式,拉開隨身聽歷史新頁。1998年韓國Saehan推出世界首款MP3隨身聽MPman F10,並提供收費音樂網站下載歌曲的服務,但叫好不叫座,而後美國Diamond推出Rio300 MP3隨身聽,消費者可在網路上免費下載MP3音樂。
MP3與Internet的結合,徹底終結了磁帶、CD、MD的時代,而後2001年蘋果推出大名鼎鼎的iPod MP3隨身聽,至今仍橫掃整個個人隨身聽市場。
MP3隨身聽的成功,在於其兼顧了磁帶、CD、MD的優點,同時可由網路方便取得音樂與硬碟大儲存容量的特點,而iPod的成功,則在於蘋果善用Internet資源,成功將線上音樂與iPod綑綁銷售,而其直覺化操作與簡約外型美,亦成功將iPod塑造成高品味、流行時尚的代名詞,而稱霸隨身聽市場20餘年的Sony Walkman,則因過度專注推廣自身音樂規格標準,而錯失MP3隨身聽崛起的契機,霸主地位拱手讓出。
2004年iPod正式掀起MP3隨身聽熱潮,面對即將起飛的市場,許多國際知名廠商紛推出自有品牌MP3隨身聽,甚至2006年11月微軟亦推出首款MP3隨身聽Zune,一時間MP3隨身聽市場風起雲湧,然觀察各大廠商推出的MP3隨身聽,不論外型或商業模式卻都依稀能看到iPod的影子,也因此,截至今日仍未有任何後進者撼動iPod的地位。
Sony另闢音樂手機戰場,MP3隨身聽融合玩具概念引目光,但僅短短6年時間,MP3隨身聽整體市場成長率卻已漸趨緩慢,觀察CES 2008可發現,以往大張旗鼓跨入MP3隨身聽市場的各知名國際品牌,2008年多未再推出新品,而僅呈列舊品,同時展場內亦隨處可見iPod週邊產品,顯見MP3隨身聽市場似乎大局已定。
截至今日,手機內建MP3功能似乎已成基本配備,MP3手機確實仍有許多特點不如MP3隨身聽,但就如同當年MP3隨身聽亦有許多特點不如CD隨身聽一般,對多數消費者而言,「方便」這特質就足以彌補其他得小缺陷,音樂手機雖不致取代MP3隨身聽,但侵蝕其部分市場需求卻是必然的結果。
綜觀隨身聽歷史,過去的磁帶、CD、MD隨身聽都因技術上的限制,致使消費者仍有所怨言(如磁帶無法彈性選取歌曲撥放、CD體積過大、MD容量不夠大等),但快閃式MP3隨身聽發展至今,不論是技術或音樂取得方式皆已達消費者期望水準,過去歷史似乎已難以借鏡。
但生命自會找尋其出路,即使在音樂手機及iPod強勢佔有率現況下,仍有少數MP3隨身聽開拓出不同方向的市場,其中Sony的Rolly MP3隨身聽(雖早已推出,然CES 2008依舊吸引大批人潮關注),便是赫赫有名的例子,Rolly除可隨音樂跳舞外,消費者可自行輸入自訂舞步於Rolly內,Rolly便可隨不同音樂跳不同舞步,同時外型有2個會轉動的耳朵,甫看到完全猜想不到Rolly是MP3隨身聽。
Rolly帶來的思維是,跳脫iPod模式,並朝趣味化MP3隨身聽發展的概念,將隨身聽與玩具巧妙的結合,這樣的方向將不再固化MP3隨身聽的外型與功能,玩具的趣味性概念將使MP3隨身聽更具彈性、多變的發展空間,在技術已成熟、過去歷史難以借鏡、音樂手機及強勢iPod壓力下,也許趣味化MP3隨身聽更能走出一條不同道路。
MP3產業發展
MP3檔案壓縮格式擁有眾多的先天優勢,不但檔案小且維持高品質,製做與播放也非常便利,在網際網路的風潮下,眾多軟硬體的配合推出,已讓更多的使用者認識到MP3的魅力,使得MP3音樂的應用成為新數位音樂時代的潮流。
MP3簡介
在談到MP3發展概況前,先了解什麼是MP3,所謂MP3(MPEG1 AUDIO LYER3)的簡稱,是根據MPEG協會新發展的壓縮技術的影音壓縮規範,濾去音樂中人耳聽覺以外的聲音(CD 花大部份的資料來存放這些多餘的聲音) ,所以MP3將資料壓縮成原來的1/12,而還能保持原來的音質,而以一般音樂CD的傳輸率是1.41Mbps,MP3是128Kbps,以一般56K Modem下載一首4分鐘長的歌曲,若以MP3格式在十分鐘內便能完成,以CD格式則需2小時。
目前網路傳輸的音樂壓縮規格眾多(表一),MP3、QDesign開發的QDMC、微軟的WMA、NTT的TwinVQ,SONY的ATRAC3等格式。雖然目前MP3規格的隨身聽與音樂傳輸網站獨領風騷,但MP3不具備數位音源保護技術,所以尚未取得唱片界的支持,未來音樂的提供可能受到限制。以目前發展態勢來看,MP3雖然佔盡優勢,但未來何種壓縮規格才是網路音樂的主流,至今還未定案。以下我們就MP3的市場、特色及MP3隨身聽的現況、國內中環的投入進度做簡單介紹。
表一:各種網路音樂壓縮規格表
規格名稱 |
開發廠商 |
特點 |
MP3 |
德Fraunhofer大學、 法Thomson Multimedia |
目前最廣泛應用在網路音樂的壓縮規格,但不具智慧財產保護功能。 |
AAC |
德Fraunhofer大學、Hannover大學、AT&T、Dolby、NEC |
MPEG2 Audio標準規格之一。 |
a2b |
AT&T |
以ACC為基準Micro-R/RW光碟片可將CD音源壓縮為1/20。 |
ATRAC3 |
SONY |
原MD壓縮規格ATRAC的高壓縮版,可將CD音源壓縮為1/10。 |
EPAC |
Lucent |
採用壓縮比由11到1的壓縮技術。 |
MP4 |
Global Music Qutlet |
解碼技術來自AT&T Lads。 |
QDMC |
Q Design |
壓縮性能與ACC相當。 |
TwinVQ |
NTT |
符合SDMI的著作權保護標準。可將CD音源壓縮為1/18。 |
WMA |
Microsoft |
NA |
市場概況
自1995年網際網路問市後,呈現幾何式的普及速度,經由網路傳播音樂也越來越普遍,網路上銷售音樂的模式也逐漸被消費者與廠商接受,網路上販售音樂的比重逐年提高,由1998年的1.429億美元,佔全體音樂銷售比重的0.36%,提高到1999年的3.464億美元佔0.84%,而2000年更可達39.06億美元,約佔8.22%,成長有加速的趨勢(表二 )。
表二:全球音樂市場未來數年的規模 單位:百萬美元
年度 |
1998 |
1999 |
2000 |
線上音樂銷售 |
142.9 |
346.4 |
3905.8 |
整體音樂銷售 |
40034.2 |
41032.1 |
47538.1 |
線上音樂/整體音樂 |
0.36% |
0.84% |
8.22% |
資料來源:Market Tracking International 1999年3月
隨著網路音樂的風潮,造就MP3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其中MP3隨身聽是令人矚目的產品之一,對於全球MP3隨身聽市場規模預測,有些業者認為99年可達100萬台,2005年將達800萬台,這是相對保守的估計;較樂觀的看法是,99年200萬台、2000年300萬台、2001年780萬台、2005年3000萬台;Dataquest甚至預測2005年將達1.55億台,差距頗為懸殊。而根據國內資策會MIC估計1999-2003年全球MP3 Player市場規模,1999年300萬台,2000年成長2倍至600萬台,往後的幾年皆維持高速成長,到2003年市場規模可達3200萬台。
表三:1999-2003年全球MP3 Player市場預估
年度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出貨量(百萬台) |
3 |
6 |
14 |
22 |
32 |
出貨金額(百萬美元) |
660 |
1140 |
2240 |
2640 |
3520 |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 1999年9月
MP3及MP3 Player的特色
先前提過MP3音樂檔案有高達12倍的壓縮比,仍保有近CD音樂的高品質,也在大幅降低檔案容量後,方便於各式媒體上傳輸或攜帶,這種先天規格上的優勢,在實務的角度上獲得極為廣大的市場肯定。但由於MP3檔案是種特殊的壓縮格式,一般傳統音響設備是無法播放的,需用電腦搭配特別的播放軟體來播放。在Internet廣佈發行下,現今播放MP3的應用軟體取得容易,費用不貴甚至是免費的,而且在新的電腦作業系統中,播放MP3檔案已成為基本內含的功能。而在硬體支援上,除了利用電腦外,不少廠商已發現MP3潛在的商機,設計免用電腦的MP3產品。譬如市面上的MP3隨身聽、MP3-ROM及VCD或DVD Player且加附MP3功能的機種。多數的MP3硬體播放設計,明顯有走向3C應用的流行趨勢。
隨著MP3音樂模式逐漸溶入人類生活層面,成為新一代數位音樂聆聽方式的趨勢明顯。未來在微軟Win CE及各種IA產品專屬的OA(作業系統),也陸續支援播放MP3音樂,不久的將來無論是PDA、HPC、車用電腦等可攜式產品,甚至大哥大、STB等主流產品,都有可能成為MP3音樂的播放器,將使MP3的應用層面更形擴大。
在眾多的MP3硬體中,MP3隨身聽是目前最佳的播放器之一,而MP3隨身聽有輕、薄、短、小、防震耐撞不怕跳針、音質接近CD、低耗電等優點,有些還增添FM收音、錄音、電話簿等多項功能。但目前MP3風潮似乎僅止於PC上的使用,雖然愈來愈多業者,尤其是台、韓廠商跨足MP3隨身聽的生產,且相當看好MP3隨身聽的後市,但自98年10月Diamond推出第一台Rio後,到目前為止,儘管不少製造商宣稱接獲通路商大訂單,且傳聞不絕於耳,但實際賣到消費者手中數量,卻與預期的銷售量有些差距。目前MP3隨身聽僅止於風潮階段,真正購買者並不多,尚面臨許多普及上障礙,目前仍無法與隨身聽銷售情況相提並論。
MP3隨身聽發展的障礙
以MP3音樂的模式來看,方便取得且有CD的音質,再加上免費的特點是其打敗其他格式的主因。但在加密技術、安全規範等,尚未有具體結論的準則,令音樂下載提供業者、MP3隨身聽製造商等相關業者無遵從的標準。儘管SDMI已公佈第一版網路音樂安全規範,但細部標準制訂的還有爭議,(辨識技術、SDMI商標)。此外網路頻寬過窄也是未來普及的障礙,以一般撥接連線下載4MB檔案,下載10首即須3小時以上,速度仍嫌太慢。雖然寬頻網路的建置目前正積極的展開中,但最先進地區如美國,1999年底寬頻網路的用戶也僅有200萬戶,2000年可達500萬戶,何況是其它區域。以台灣為例,也擁有迅速普及的能力,但中華電信在2000年才開始推動ADSL計畫,預計要2年以後才逐步上軌道。
當然有其他的變通方式,如在通路上販售,在網路便利商店設點唱系統介面,讓消費者直接在上面選歌,再根據下載的音樂數量收費。而應用陣列式硬碟使音樂內容可透過網路轉換至硬碟,減輕網路骨幹的負擔。但是否為消費者接受尚待考驗。
表四: MP3產業發展障礙
MP3產業發展障礙 |
1. 加密技術、安全規範等,尚未有具體結論的準則 2. 網路頻寬過窄,寬頻建置太慢 3. 音樂下載提供業者與唱片公司或創作者間的版權規範未釐清,且與唱片公司、消費者間的付費機制無統一標準。 4. 價格還是過高 |
音樂下載方面:由於目前音樂下載提供業者與唱片公司或創作者間的版權規範未釐清,且與唱片公司、消費者間的付費機制無統一標準,形成音樂下載提供面的發展障礙,間接影響消費者對下載音樂的需求。
價格方面:目前CD隨身聽的售價範圍在2500~5000元間;MD隨身聽在7,000~12,000;MP3隨身聽在新台幣5,000~8,000元間,MP3隨身聽價格雖適中,但對目前最可能的消費群學生族仍屬高價位。當然銷量無法衝高是目前MP3隨身聽售價無法再下降的原因,但近期零組件價格飛漲更是雪上加霜,其中以佔成本最大比重(50~60%)的快閃記憶體甚至有缺貨情況;其次為解碼器(Decoder)及編碼解碼器(Codec)(15~20%);再者為LCD(佔6~7%)。
若屈就於快閃記憶體價位偏高,而採價格較低的產品則耗電量高;採MD無法實現MP3隨身聽輕薄短小的優點。目前業者僅用32M快閃記憶體,只能儲存8~10首歌曲,無法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此外在選配方面Smart Media Card(SMC)、Compact Flash Card(CFC)或MultiMedia Card(MMC)等,需要消費者自行購買,價格都不便宜。這些關鍵性零組件短期間供貨吃緊,價格不易滑落,將是MP3隨身聽普及的很大的阻力。
MP3隨身聽的未來發展
容量篇
一、微硬碟
雖然蘋果的iPod並沒有在數字音樂播放器的功能規格上有什麼特別的革新創舉,但它的確引領了其容量、體積的風潮。雖然它不是第一款微硬碟播放器的製造者,但是它率先採用了1.8英寸硬碟、取代了早期競爭者所採用的標準的2.5英寸硬碟。這一改變意義深長,因為唯此才使得這類設備真正的進入我們的口袋之中。實際上,很長時間內多數大容量播放器在存儲上都採用了同樣尺寸的微硬碟(目前的容量已高達80GB)。
後來到了2004年蘋果發佈iPod mini的時候,以它為代表的MP3又引入了1英寸微硬碟做存儲,將MP3微硬碟存儲推向了一個更高的高度(目前微型硬碟的容量已經達到了8GB,如創新 NOMAD ZEN MICRO(8G))。而在剛剛過去的拉斯維加斯2006 CES大展上,韓國的Cowon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採用了0.85英寸微硬碟的MP3播放器iAudio 6,從而讓微硬碟與閃存在便攜設備領域的爭奪起了新的波瀾。
二、快閃儲存介質
世界上第一款上市的可攜式隨身聽是Eiger Labs的MPMan,同期上市的還有Rio的PMP300,兩款隨身聽都發佈與1998年末,都採用了固態閃存晶片,容量均為微不足道的32MB(Rio的擴展插槽沒有計算),或者隻能存儲大約10首普通的MP3歌曲。後來,由於閃存晶片價格的大幅度下跌,閃存晶片的隨身聽價格也隨之下跌。PMP300首發價格在200美元左右,現在的MP3隨身聽,比如蘋果電腦的有著2GB(60倍與前者)驚人容量的iPod nano也不過這個價格。現在採用閃存晶片的高端隨身聽為蘋果4GB的iPod nano及Sandisk 4GB的Sansa m200,不過Sandisk在剛剛過去的CES大展上發佈了最新的6GB的閃存播放器Sansa e200,使得閃存晶片在可攜式隨身聽裏一統天下的趨勢更加彰顯。
功能篇
與其卡匣式磁帶機及CD隨身聽祖先不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