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選才、用才、晉才,四位一體,良性循環–為台灣原住民人才培育進言
廖昭昌2003/02
刊登於新知交流月刊 /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社區小企業交流會參考資料
「挑戰2008」,響徹雲霄的口號,其實最大的挑戰,在觀念。故鄉,是人出「生」的地方,「生」字,翻轉過來;新故鄉,卻是人要準備為它效「死」的地方。故是「舊」歸零翻過來,加個「新」字多麼傳神,觀念一變,行動才會變;行動變,命運自然變。
正如新故鄉運動一樣,原住民新部落運動,一方面沿襲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造產–造景–造人。
另一方面觀念要變,才能徹頭徹尾的「新」。過去談造產,會想到部落產業發展;談到造景,新風貌
就跑出來,造人則學習性組織營造也就當仁不讓!
我們開過多少課,談認證,也談學習護照,也談網路資料庫,談了那麼多,也花了不少錢,試問培養那麼多人才要作什麼,能作什麼,會作什麼?擺在眼前的失業問題,依然令人擔心,為何不把創業、展業、旺業、就業四個面向一併考慮,統整思考呢?
是的,統整思考才是學習型組織最難,也是最根本的精神,所謂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訓練,不是嘴巴說說而已。
試想,若能有一套育才計劃,能將人才培育明確地定義出能力指標,那麼學習護照,不只是量的顯現,一個人上過多少課,而能標明他的屬性及等級;接著另一套選才計劃,可以依學習護照,供社會機構選優擇強;接著另一套用才體系,讓他在工作職場上的表現印證所學的,並將實習技能,登錄在護照上;接著晉才計劃,將持續不懈地讓他在社會大學不斷的晉升,他又可以再將成熟的技能貢獻到育才體系當講師,同時又再去進修更上一層樓的新知,這樣往
「至善」循環而「不止」,使育才、選才、用才、晉才成為一個統整的計劃。觀念一變,造人、造景、造產正如體相用,統整而朝良性循環,雖然落實或有難焉,但是不正是「挑戰2008」的真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