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懷思錄的作者何瑞賢老師,是我111年8月30日同遊彰化溪湖糖廠認識的朋友,當天何老師賢伉儷與我的老師邱垂堂教授賢伉儷都一起去溪湖糖廠搭五分小火車。一路上我們又去王功漁港、又去西螺醬油工廠、也到北斗鎮、埤頭鄉的明道大學住了一晚。過程中,承蒙他賜教台灣文史,讓我視野大開,知自己所知膚淺薄弱,稱他老師不為過。他說可以介紹他為“無可救藥的台灣鄉土迷戀者” 後學 廖昭昌謹記
( ( 風土懷思錄) ) 之 74
媒體之選舉用語 “三腳督” 是不正確的用法
選舉近了,只要某一項選舉有三位侯選人,電視台字幕以及平面媒體標題常會出現 “三腳督” 的寫法。其實台語本來就有 ㄉㄨ 這個字,它就是 “拄”。在台語,ㄙY 鼻音 ㄎㄚ ㄉㄨ 就是寫成 “三腳拄”。
在遠流版台灣話大詞典,“拄” 有支撐,頂住,言詞反駁,諷刺等等意思。與支撐及頂住相關的例句有:
***大柱拄爾,安啦。(大柱支撐者,安如泰山啦)
***拄仔。(支撐物之總稱)
***門拄。(門閂)
***拄門。(用門閂將門閂好)
***拄柺仔。(倚柺杖行走)
與反駁相關的例句:
***拄一句。(反唇一句)
至於國語字典,“拄” 音 ㄓㄨ 三聲,倚靠之意,例句:拄柺杖而行(與台語 ‘’拄枴仔” 意思相同)。
以下 “三腳拄” 的說法則為筆者個人的想法:
**相撲比賽兩位大力士身體頂在一起,企圖將對方板倒,這個頂的動作台語就是稱為 “拄”,發音 ㄉㄨ。
**長角的動物如羊或鹿,其雄性動物在族群內與其他雄性同類爭取族群領導權需靠打鬪,勝者統領所有雌性同類及幼雛,成為領導,敗者必須退出族群,成為孤魂獨行俠。打鬪之始,兩隻雄性動物頭頂著頭,角倚著角,直至弱者被板倒落敗。這個頂頭倚角的動作也是台語的 “拄”。此種動作在動物影片中常見。
**我們將以上兩則人或動物兩者相頂相爭的例子想像成相爭者有三個人,三個人頂在一起,“拄” 在一起爭個你死我活的場面就是名符其實的 “三脚拄” 了。
從台語的觀點,“三腳拄” 符合老祖宗古台語流傳下來的古音,而意思也對,傳達了三個角色競逐之意。而 “三腳督” ,督字用台語發音是 ㄉㄛ 輕聲,用國語發音才是 ㄉㄨ,台語發音並不吻合,字意就更不知其所以然了。
所以 “三脚督” 是學國語的讀書人或媒體人學倉頡造字創造出來不倫不類的說法,古台語的老祖宗早就有 “三脚拄” 的說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