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心得》梁又照教授環境變遷的設計趨向-導航介面及觸控螢幕

題目: 環境變遷的設計趨向導航介面及觸控螢幕

教授:廖昭昌

學生: 9513401 胡宏維

動機:

在設計論壇的一開始,梁又照理事長就由->->形隨機能、機能由人,導出人本設計的重要與趨勢。

隨著IPHONE等手機爭相推出觸控式的螢幕按鍵的同時,在本次論文中也有團隊提到目前觸控式操作螢幕的介面已成為消費性產品市場的主流趨勢,相對而言,也是一種新潮流的介面操作模式。然而當介面趨勢一窩蜂地運用觸控式操作螢幕介面時,是否同時也產生與以往介面型態不同的使用性問題?

我根據美國塔虎茲大學教授當天說的方法,議題->過程->方法->架構,並於設計方法中的”1.重點劇焦 2.不下斷論,統整了相關資料之後歸納出以下幾個重點。

按鈕:

由一般的操作介面改變到觸控式螢幕的最大差異就是按鈕。一般操作介面的按鈕最普遍的會有按下彈起的按鈕回饋,而觸控式螢幕能給予的回饋就少了許多。由於一般的操作按鈕可以由觸覺來做認知與反應,而觸控式螢幕只能做出視覺上的回饋效果。

針對觸控式螢幕做了一下探討。

(圖片略)   

12種回饋方式

(圖片四張略)

由雲科大工設系團隊的報告中可以得知,是否清楚自己操作正確主要由是否有回饋機制來決定。從報告中得知,在操作上按鈕愈大愈好做出認知反映,在回饋方式上以紅色加框的整體紀錄較為出色。

我認為在觸控式螢幕中,資料、圖像的拖移也相當重要。 在視覺回饋上或許有較直接的認知,但是在小螢幕上操作時,手指造成的視覺障礙也是一大問題!

介面:

在大同大學設計研究所的報告中提到:” 市面上車用導航介面元素過多、混亂導致駕駛者分心,甚至影響行車安全等問題。Hulls1980)研究發現,視覺資源可分成兩種,一種為視覺中央區,收集極大多數的資訊;而另一種為眼角餘光區,此區所收集到的資訊較少,多半為偵測具潛在性危險的資訊。而一般人具有的視覺中央區只有一個,也因此在駕車時,並無法同時將視線注視於兩個不同個體或不同位置的目標,反之,需利用眼角餘光區去捕捉其他資訊,諸如儀表板上的時速表、後照鏡、及本研究欲探討的車用導航系統產品等。

報告將各廠牌導航系統視覺導航功能分類,整理出以下 8項導航介面元素:

方向倒數指示、 2.2D 3D地圖其他參考路段、3.目前狀況( GPS)與車況、 4.路名顯示、 5. 2D 3D地圖背景、 6. 3D 2D地圖機能、 7.路口擬真、8.控制選項。

在使用者需求中,2D3D地圖背景得到最高分。 而現有產品擁有功能中,方向倒數計時的到最高分。

我認為這份報告在調查分析上,使用者較關注使用時認知跟探索快慢的需求,而廠商將重點安全做為最重要的介面考量。

提示:

根據上一個介面的探討中,我認為使用者關住的需求可以交給視覺,而方向倒數可以由聲音提式來達成。由報告及上課資料中得知,聽覺反應比視覺反應快上許多,所以可將安全性考量較高的方向倒數交由聽覺去做反映!

結論:

猶如本次設計論壇的主題一樣,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人因工程、人體工程上的研究更要豐富而準確。這樣才能達到->->的人本設計。

這次的設計論壇中可以知道,未來的設計趨勢勢必會導向一開始所說的人本設計,但如何降低人的負擔? 由本次的研究中,我體認到人的五感在設計中的重要。我認為未來勢必會趨向單一產品、多種知覺反映的設計模式,這樣才能借由不同知覺的認知分配來降低疲勞與負擔,進而滿足安全性的考量。

nds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