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教育:我們該知道與真正知道些什麼?
壹、有關全球暖化知識
一、我們該知道與真正知道些什麼?
從環境工程轉到環境管理
博士班轉環境工程,論文是數學論文在數學圖書館完成論文,
從暨南大學轉到高師大,學習跟師範的學者專家溝通,
「一個人的最高境界是整合所有學科知識」
全球暖化教育目的:
1.2004-2005九年一貫課程推環境議題課程,轉化學科專業知識為非專業人士能看懂之文字,當時的台灣泛政治化,雖然國際上重視全球化,但是台灣非也
2.作者著書:「全球暖化怎麼辦?」
二、全球暖化的關鍵知識有哪些?(我們該知道什麼?)
該知而未知的知識:
1.「地球大氣層的成分?」
2.北極在12萬5千年以來首度成為一個島(2008年9月),2007年9月西北航道融通,2008年9月東北航道融通,所以北極成為一個島。
3.加拿大魁北克學者專家的研究:北極暖化速度,大批北極熊大海漂流,保育組織憂心;北極熊互相同類殘殺
4.去年7月份,數以萬計企鵝在寒風中凍死;
5.南極冰架崩裂,比2個北市還大(2008年)
6.阿爾卑斯山冰河化、義大利害瑞士需重勘邊界,
7.鹹海(aral sea)的悲劇-是全球暖化與人為貪婪(種棉花)與錯誤政策(棉花經濟政策)的惡果,原來有航運、觀光
8.澳洲的旱災
9.去年中國大陸的大雪災、水災
10.蓋亞理論家:氣候變遷不可擋,世紀末剩10億人;歐洲中土成為荒漠,現在全球有110億人。
11.「京都議定書,干台灣何事」,我國有義務無談判權力
12.第六次大滅絕,過去的前5次滅絕,是源於氣候的因素,有人預測冰河時期提早來臨,如電影的「明天過後」
13.IPCC:氣候變遷沒救了(急遽且不可逆轉),只能努力適應。(2007年11月)
三、全世界都在關心全球暖化議題
1.明天過後,會變成什麼樣
2.冰融後,北極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地底下蘊藏石油(2007年10月,時代週刊)
3.相關刊物:時代週刊、科學人;影片「迎向低碳能源時代」,不賣座,可見台灣不重視;2007年4月時代週刊介紹企鵝的存活技巧;全球暖化議題逐漸出現在商業、生活雜誌;商業週刊標題「全球暖化燒掉你的錢」;時代週刊:潔淨能源的迷思:金錢遊戲與節能減碳。2009年全球暖化議題進入家庭生活,不再道德呼籲
四、地球暖化史
二氧化碳濃度代表溫度上升;氣候變遷,缺少食物,促成政治改朝換代;台灣歷史4000年;地球歷史46億年
五、每週五晚上廣播電台節目「九點強強滾」
已經播出2年多,可見地球議題很多
貳、有關全球暖化教育
一、基本原理
1.迷失概念一:「臭氧層破洞造成全球暖化!」,是因反射效應而有溫室效應;溫室效應不是環境問題,是正面自然現象。
2.迷失概念二:「砍樹不環保?」,光合作用是地球物質循環的基本機制,砍不再成長的樹是環保
3.迷失概念三::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恰好反其道而行
4.迷失概念四:台灣的電力70%是火力發電
5.迷失概念五:熱力學第二定律,什麼是溫室氣體:甲椀,動物是甲椀釋放器;所有的行為均產生溫室氣體;
二、未來30年是對抗全球暖化的關鍵
1.全世界的初級能源需求
三、能源教育的實施
1.煤炭使用
2.依靠再生能源
3.替代燃料就不了我們,氫燃料高危險
4.海平面上升後的台灣
5.國家節能減碳目標,必須改變生活型態,教育是要教「節什麼能,減什麼碳」
6.國家永續能源政策,如何達到節能減碳目標
7.節能減碳教育與能源模型:教導與引導決策者與民眾思考節能減碳問題;要進行聰明的節能減碳,如少開車最有效
8.能源模型的發展歷程與架構
四、能源模型
1.能源模型的基本思考架構
2.烤肉是產生戴奧辛、燒瓦斯是燃燒化石燃料
3.改用核能發電
五台灣能源教育模型-以能源模型為核心的科學教育
1. 研究迷失概念的思考軸線
2. 研究國家政策的思考軸線
3. 能源模型之推廣教育:研究課題分類,為學生、中小學教師、產業界、決策者、社會大眾。中小學教師-建立正確節能概念,為維護地球環境
4. 國際合作對象
5. 調查大中小學學生對溫室效應的迷失概念(聽說過的相關概念)、背景知識與邏輯思考
6. 科學的正確性與教育的技巧兩者同重要,專業學科是教育的內涵
7. 迷思概念回溯分析法
8. 節能減碳是手段還是目的,應是手段;思考家庭溫室氣體排放
9. 個人減碳基本策略
六、推廣簡樸生活、少吃牛肉、吃當地食物、飲食減碳原則、吃未加工食品、魚的保溫過程非常耗能、不要住不規則屋(如台北101、玻璃屋)、用日光燈不用省電燈泡、少搭飛機、多用大眾交通工具、機車排碳量與汽車同
七、計算碳排放量
八、結論
1.科學方法與教育策略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