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勞委會、青輔會、台北縣政府創業顧問師廖昭昌老師擔任2008全球創新事業智慧獎評審心得-廖昭昌

2008全球創新事業獎台灣區選拔賽Tic Taiwan兩個小時前剛結束,將近20個隊伍來自各專院校,和社會之35歲以下青年組成,經過兩天的競賽,每一對要提出營運計劃書、簡報,並接受業師的指導與評審的烤問,終於誕生。我身為評審,主辦單位要我最後講評,我想了一下,自己服務社會28年,前14年在企業、大學、研究院、經濟部及社團任職,學得事如何幫老闆實現理想,後14年自己創業做小老闆,天天在做夢,想賺大錢而尚未成功,仍須努力,比起這些學子的創意與膽識,自嘆不如,把我的公司營運模式還原成BP,可能還不及這次發表的每一家,何況,我是擔任評審,真不敢當。

但想到這些年輕人都是有理想、肯學習的創業種子,他們就像一棵樹,大樹在地底下扎入的樹根有多深多寬多廣,未來在天空中就會伸展得有多高多寬多廣。也許我當時分享的心得對他們是有用的:

我提到五組弔詭的概念。分別如下:

1.Design of Possibility vs. Possibility of Design:我們不只是要在產品設計上領先別人,更要在使用情境上領先別人,設計可能性所講的是如何創造最佳的設計,但可能性設計卻是如何讓設計考慮到最佳的適用性,因此講求生活型態上的創新比產品設計的創新更重要。

2.獲益可能性 vs. 實現可行性:雖然兩者兼顧最好,但現實是又好又容易執行的點子,天下人早就搶去做,往往只有高獲益確難實現與低獲益確容易實現兩類,彼得杜拉克以管理學的角度,認為務實去選擇可行性要緊,但我隨著事業年齡增長,越來越傾向去做獲益可能性高且實現可行性低的,因為那種點子別人不太會去做,只有傻子才有勇氣嚐試,成功往往來自決心。

3.心法 vs. 技法:5力分析、SWOT…等各種分析的工具教我們如何降低風險的技法,但創業不是為了沒風險,而是為了夢想,你如果做夢想做第一名,未必會第一名,但連夢都不敢想,絕無第一名的可能,新法就是願景思考,剛開始創業最難得是敢做夢,後來慢慢技法深了,卻心法薄了。

4.發明 vs. 發展:發明專利案雖然權利最大,相較於新型專利的十年、新式樣專利的十二年,發明有二十年,但發明案因為距離可以真正人性化使用常常還有賴機構設計與外觀造型設計的後續發展,創業就像這樣,一開始覺得好的點子,就像設計所說的Concept Sketch 或 Idea Sketch,後面還要持續的改善,想得越細成功的機會越高。對創業來說,不要羨慕別人發開得早,要慶幸自己花開得好。

5.獲利模式 vs. 冒險精神:企業家最珍貴的精神是冒險精神,這也是他不同於企業內經理人之處,如果一味追求獲利模式,一直假想世界上其他因素是靜態的,只有自己再往前跑,這很不實際,其實任何預設的獲利模式都是一廂情願,即使真的讓我們做到預見、預謀、預行,結果我們就像領薪水的階級,每月成功換來固定薪水,那跟上班族有何不一樣?

後記:回到辦公室,Penny 告訴我中小企協要我去桃園講創業評估與趨勢相關主題,我乃想到要整理一個有關創新與變革的創業精神的主題,把上個月對海外創業青年講的主題貫穿在一起,請Judy協助教材製作,以後可以出版相關教材,提供學生參考。

 

nds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