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正勝是何許人

         很多人罵杜正勝,理由很多,比如公開場合挖鼻孔、罄竹難書的成語用錯、硬坳三隻小豬是成語、把台灣地圖左轉90度、拆除中正紀念堂的招牌….

爭議不斷,一直是藍色媒體拿來激化反執政黨的新聞題材。

    陳總統接受TVBS專訪時被問到,行事風格常常引起爭議的杜正勝,甚麼可以當教育部長這麼久,陳總統從高處看,是說是在落實台灣主體意識的角度上,他展現出來的抗壓與堅持。媒體報導似乎沒有掌握到陳總統所講的焦點,只從堅持不承認大陸學歷,那種細微的表象去批評陳水扁或杜正勝,但沒有去深究:「台灣現在有這麼多問題,就是因為台灣主體意識沒有貫徹,這必須要從教育扎根」這句話的深意。

    很多人喜歡拿新加坡、芬蘭這兩個成功的小國比台灣,但是很少人去注意到如果教育也要注重顧客滿意的話,新加坡和芬蘭的顧客至少認同她們的國家,台灣的顧客卻有不同的認同,所認同的國家意識包括:一個中國(中共是中央,我們是地方)、一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中央,治權不及於大陸)、一國兩制(大陸一制、港台一制)、一國三制(大陸一制、港台各一制)、兩中一國(一中一華,終極統一)、一中一台(各不隸屬)等六種組合。

    南宋為什麼會滅亡,當時朝臣,盡忠者有之,通敵者有之;盡忠者,有主和者,有主戰者;有效忠高宗皇帝者,有效忠欽宗徽宗皇帝者。國家認同分歧,難以安定。這就是當年抗戰前夕,蔣委員長為什麼要主張「攘外必先安內」。大陸當年會丟掉也是因為全國人民對國共認同的意識形態分歧,像陳布雷家人就一邊一國。

    194111月美國在珍珠港事件遭遇到日軍攻擊後的第一個應變動作,是把當地的日裔美國人隔離,設置集中營,因為當時無法分辨他們是挺日還是挺美,文獻指出當時其實大部分是挺美的,但美國政府還是有鑑於雙方處於對立宣戰的局面,又顧及避免裡面參雜間諜,乃設置集中營。如果以今天大陸用1300個飛彈對準台灣,而我們的民眾有主張一中也有、主張二中、也有主張一台….,這樣的情況要台灣在全世界上教育也好、經濟也好、內政也好,不給預算還要執政黨拼排名,真是奇蹟。

    至今美國還是不准非在美國出生的國民當總統,這種歧視其他族群的政策,早在55位代表於1787年在費城舉行制憲大會時,經由開國元勳John Jay寫信給給制憲大會主席(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的)華盛頓。他說,絕對不能讓非美國出生的公民當美國軍隊統帥。就定調出生地的重要,也宣示「落地生根」而非「落葉歸根」的本土立場。

    那天帶著幾個好朋友遊彰化田尾公路花園和鹿港古蹟回來,一路上這些藝術界朋友聽說開車的我老婆,在教育部上班,就好奇的問杜正勝是何方神聖,為何這麼多爭議。

    太太在教育部轄下單位工作已經快15年了,歷經國民黨時代的吳京、林清江、楊朝祥,和民進黨時代的曾志朗、黃榮村和杜正勝。太太是低階公務員,但一直在研究幕僚單位,經手的案子一直是經部長控管的計畫,有機會站在與陳總統不同的方向看教育部長,陳總統是由上往下看,內人是由下往上看。

    教育改革是國民黨時代就開始,很多部長都有貢獻,如果有一天被認定成功,國民黨功不可沒。民進黨也有追隨發揚的功勞,可惜大家都意識形態太重,因為反對民進黨執政,連帶不樂見教改會成功,在大家一直挑骨頭下,明明有很具體的成就,也被淹沒。本來品質就要靠持續不斷的「預防與錯誤矯正」,現在變成惡鬥下,反而看不清教育問題。

    那天的談話後,我們拋開政治意識,不評論他的政治主張,總結杜正勝是何許人這樣:

一、出身純正的教育人:台南師範畢業

二、知識淵博的歷史學家:中國上古史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人文院士少、沒有博士學位若非功力深厚不可能上榜),北大曾要頒給他榮譽教授

三、教育資歷豐富:曾任教小學,大學也是從基層,東吳歷史系講師幹到清華歷史所教授兼所長任教

四、貫徹力超強:在穩定的科層體制下,往往上面說一套,下面做一套,老杜的貫徹力遠勝於其他部長

五、高階輪調而不直升:堅持要有水平的豐富歷練下,才能升主管,使得主管的視野擴大

六、重視海洋教育:台灣早期是培育航海人才的搖籃,後來衰落,老杜重振。

七、重視多元文化教育與義務教育精緻化:短期不容易看到績效,細心觀察已有變化。

八、書法寫得很好

九、大力推動十二年國教:挽救高職教育於廢墟中

十、一綱多本:教材開放,多元化使得政治力介入情況降低

nds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