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參與創業家圓夢坊計畫,負責輔導新創事業主,擔任創業精英班導師,後來被安排在新創事業得獎人面前講授創業計畫書之撰寫,並負責診斷幾家提案參加競賽的創業營運計畫,印象深刻的是曾為一家「淨好室」(DREAM HOUSE)診斷,她們的計畫入圍新創事業獎的評選。記得當時的提案人簡小姐及馬小姐是兩位輔大家政研究所畢業的碩士,她們研發了家事服務標準化作業,並且提出一套可以用鐘點銷售的服務券機制,比方一個公司老闆為了犒賞加班的員工,可以分家事服務券給她的員工,讓她再家班的同時,有人為她打掃房間。
我當時用五個標準評估她們的計畫,最後告訴她們: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後來淨好室的構想被一家竹科的科技公司投資,她們就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及經理人。一年以後她們算一算告訴我已經打平了。記得她們還導入了皮紋檢測的技巧,想跟我合作發展創業智商的測評工具。她們試圖引用一套看似理性科學但分析卻完全黑箱作業的的預言機制來論斷一個事業的成功機率。
衡量創業的成功與否有五個客觀標準:技術、經驗、人脈、市場、資金。另外有三個主觀因素:勇氣、士氣和運氣。
技術是只廣義的,比如要開餐廳不只是要會煮,還要會吃。要會生產、還要會行銷。要有核心的關鍵技術,也要有周邊的管理技術。又資金就要有管錢的技術,有設備就要有維護設備的技術。五管所謂的產、銷、人、發、財。缺一不可。不會的項目越多風險就越大。大企業靠組織分工,各部門有專精的人,功能越健全相對風險小,微型企業人少,一人要身兼多職,理當每個人要專經多項才能,偏偏小企業的籌碼少,難以吸引全科都會的人才,因此風險自然大。
大企業組織分明,位階清晰,每個職位由低處慢慢晉升,越有經驗與能力的人自然隨著年資而晉升成主管,讓有能力的人掌握權力,擔負責任較重,小企業常常剛出道沒多久就晉升經理,經驗不足之下掌握實權,經營風險自然變大。策略大師Michael Poter說策略規劃工作最好由34歲以上的人負責,因為根據SUPER的職涯發展理論,人們隨著年齡從成長、探索、建立、維持到衰退,不同的年齡層次會有不同的體誤與收穫,34歲剛好建立期過一半,一方面已經具備成熟的體驗一方面又未完全定型,仍有創發的空間。
人脈是錢脈,創業型個性的人在HOLLAND的人格類型理論裏,通常有擅於社交、領導力強、語言能力優、喜歡予人相處的特質,這種人的升遷機會多,朋友帶給他信心、支持與機會。
市場是顧客集中的地方,市場越大,成交的機會越大,獲利性才能持久。市場調查要深入而細心,苗豐強說創業要靠科學算命。所謂科學算命就是市場企劃。用科學方法預測市場的接受度,去預見預謀預行。
大部分的創業主來尋求輔導都是問如何借錢,我常說教你借錢容易,教你還前難。教你借錢不如教你賺錢還錢。如果能把前四項成功創業因素具足,只要一定賺錢的行業,沒有老闆不願意投資。
五種理性因素之外,另外還有三種非理性因素。勇氣是冒險的魄力,想創業若只追求獲利模式的穩當性,充其量只是賺錢的職員,是老闆是企業家,就要有冒險的勇氣。賺投資的錢沒有不冒風險的,賺經營的錢風險小些,但只是過過總經理的癮,賺管理的錢風險更小,那只不過是經理課長的把戲,賺勞務的錢,沒有風險,但跟員工一模一樣,領個工資,工字沒個出頭。
其次團隊士氣,一鼓作氣。最後靠運氣,謀事在人,但成事往往在天,積善之家,自有餘慶,平時多作善事,積陰德,深信必有較多貴人相助,所謂運氣,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集合物,我們多行善少樹敵,就減少意外發生的機率。
萬事具備了,就啟動創業,若欠東風,就學孔明,借東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