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專家廖昭昌顧問擔任角石生命發展協會義工,撰文:發揚「角石精神」,營造社區新生命

發揚「角石精神」,營造社區新生命

廖昭昌 2000/12

刊登於花蓮社區總體營造成果專輯 / 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個人有幸能參與主持執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社區小企業輔導專案,因工作之便,長年累月奔走於台灣各地,尤其是在鄉間、在山上,走在越是遠離塵囂的地方,越是感受到社區人情的濃烈,曾經告訴一位同好,社區輔導工作幾年下來,深深體會到「失」比「得」更值得珍惜。的確,每週一到週三,在台北,幾乎是用「秒」在計算所「得」,那種「得」往往只是數位時代下,一堆麻木的數字性壓力。而週四到週日,把自己放逐在苗栗雪霸泰雅的部落裏,或暫時消失在花蓮光復的馬太鞍荷花區的農園,抑或爬上南投阿朗真的聯村去憑弔當年霧社事件的莫那魯道…慢慢地發現,所「失」者竟是如此沈重的「放空」,所「得」者更是如此珍貴的「作多」,不敢說從事社區輔導工作有多少經驗,反倒是,在「造景」、「造產」與「造人」的使命下,享受「被造」的喜悅。

 

    花蓮縣社區總體營造在主持人文化局黃涵穎局長的精心擘晝下,所呈現出來的面貌,頗具特色。或許,在地的居民覺得「理所當然」,但對於一個「外來客」卻感受到相當的「事有未必」。如果不是理念的鮮活、策略的前瞻、行動的堅定、團隊的和諧、社區的熱情、民風的純樸,難以有如此的成就。

 

    個人忝為社區總體營造之諮詢委員,一年多來的見習,亦略有心得,爰以下列幾點概要,提供社區工作之賢達,懇請不吝指正:

 

    一、「文化產業化」應創造新的台灣工業化模式,不再以傳統掠奪式、競爭式的產業型態。而是分享式、合作式的經營模式,不走一般以量產降低成本創造利潤的傳統工業化模式;而是走以創意力、高感度、提高價值感的新工業文化路線。

 

    二、學校與社區產業的互補結合。學校不只是提供社區居民終身學習的空間,也應帶動師生走進社區生活的舞台,成為文化產業的先驅工作者,並以社區作為校外的開放學習空間。

 

    三、文史工作室功能再擴大化,除了營造草根性文化活動,鼓勵居民自動參與外,也是社區多樣化資源整合與擴展的推動力量。如此一來,工作團隊以組織協調運作比個人英雄式的執行能力更顯得重要。事實上,社區產業的分享式與合作式管理,最欠缺的就是有默契而又有紀律的執行團隊。

 

    四、社區產業價值從有形資產開發到無體財產。21世紀e化時代,人類文化的價值重心,必定從有形的「文物」走向無形的「文明」。宏碁的施振榮說:「在創新的道路,沒有倖得的成功,而是滿佈著無數嘗試錯誤的足跡,以及辛勤的汗水。」而今天的管埋技術已從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進步到智權開發的地步。社區產業從品牌價值化-透過商品商標、服務標章與證明標章的註冊、新式樣價值化-透過形狀、花紋與色彩之結合創作的專利申請、組織管理價值化-透過營業祕密的契約規範、部落共享資源價值化-透過公平交易保護民族傳統資產不被壟斷、新品種改良價值化-地方改良農作物透過植物種苗法的保護等等,如何使價值的可生產性轉化為可授權性、可質借性、可轉性,此為新興產業不可或缺的技術。

 

    佛教思想自魏晉南北朝引進中國二十多年來,根深柢固的「福田」的經濟思想,頗可為今天的社區做一註腳。  

 

    福田是以回報眾生的心,栽植幸福的種子,對四周共生的眾生之田,不禁生起感恩的心。所施即是所受,受者亦是施者,更無所施之物與所受之情,如此「三輪體空」,菩薩之真情頁性也。可惜人心已漸不古,社區其實本是一塊福田,流汗播種者,必歡呼收割,此因果之一也;以造人之心享被造之情,乃以果地之喜,覺因地之捨,此因果之二也。

 

    走進花蓮,我彷彿生命又再次活了一次,尤其是認識角石精神,在花蓮吉安的一個小工廠裏,一群殘障的原住民同胞,他們的生命曾經沮喪過、挫敗過、破碎過,但他們並不等著別人的物質施捨,而是默默地在從事石雕藝術的創作,我有幸認識這位主持人-徐建正牧師,他為了滿足我喜歡事事求證的欲望,拿出聖經告訴我那一句:「匠人所棄的石頭,如今已成為房角的頭塊石頭。」啊!這角石精神正是士佰重新發展的精神。於是,我志願擔任角石生命發展協會的義工。

 

    雖然,我是一個佛教徒,但是我們每一個人所需要的不正是渴望以活得堅實、活得自在、活得美麗嗎?社區如何把一塊塊棄石雕鑿成有創作價值的藝術,美化居民的心靈,而這塊石不就在我們自己的身邊嗎?

 

    因此,角石代表著堅忍不拔,代表著自主自發,代表著施受合一,也代表著花蓮的「更生主義」。我在11月份的新知交流月刊上寫了它,標題是:「願以整個沙漠的愛來灌溉這株仙人掌」,感謝社區,也感謝每一個花蓮社區文化工作者,給我這一片福田,讓我可以用幾近枯竭缺水的愛,來灌溉心靈的仙人掌。

 

nds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