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昭昌推薦好文:設計大師梁又照《產業的治本之道》

本文 梁又照/撰文

恐龍,在地球上存活係自1億4千多年到4千多年前滅絕,也就是說,在地球上存活了近1億年,卻沒有進化出萬物之靈的智慧?而在後來300多萬年前,在非洲西海岸山洞發現的智人的化石,及其敲擊成石器的原始工具,迄今為止不過是100多萬年,人類智慧的「認知」與「創新」能力,卻已創造出人世間現代的物質「文明」與生活「文化」的萬物,實在是不可思議!這究意是生物進化過程中,因巧合構成基因突變,或優勝劣敗的結果嗎?究竟是屬於「天賦」,還是後天環境與教育的培養所致?

人類智慧應用於創造人世間萬物的「認知需求」與「創新設計」,有所謂的「雙鑽石」設計模型。而「雙鑽石」此1形容詞用於人類創新設計思考,係源自於英國工業設計推廣中心,後由美國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應用於其設計思考教育的設計思考程序中。

它的理論指出,人類應用設計思考者解决問題時,必須右腦感性的發散,思考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案,再以左腦理性理性判斷,去蕪存菁的收斂,歸納出符合理性需求的最佳結果。此一發散(喇叭型)與會收斂(收口型)的示意圖,剛好有如樸克牌中紅色Diamond 的形象,故稱之為鑽石! 在美國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提出的設計思考程序中,以設計思考方法產出最佳設計既屬重要性,但在創新設計工作中,卻又如何理出創新產品或服務系統的內容?一般而言,目標市埸定位與顧客區隔,應用同理心,真正瞭解目標使用者想要、需要及追求的內容!此亦屬於另1應用感性發散,瞭解不同使用者、在不同應用場用的需求,而才能創造出附合市場定位,及目標族群所需,包括實用、好用、易用、愛用的產品。如以英文敍述,前面鑽石追求的是Do the right think(做對事情),而後面鑚石才可能Do the thing right(做好事情)!總之,我們國內產業與設計教育,大多注重後者,那是以價格競爭過度期問的手段,「認知需求」與「創新設計」,才是我產業「轉大人」冶本之道!

推薦人廖昭昌按:

作者梁又照教授係華冑設計企業公司創辦人,現為台北科技大學跨學院創新設計思維課程教授、長庚大學設計研究所客座教授,逾半世紀來,始終為創新設計付出心力。
梁又照教授一生從事工業設計實務、設計教育及設計哲學之創發,逾半個世紀以上,早在1988年昭昌踏入大同工學院工業設計系時,又照教授即是全國頂尖知名的工業設計教授,與我的恩師曾坤明算是同屬祖師爺輩分的工業設計大師。

昭昌於大學畢業後參加由聯合工業研究所與中國生產力中心合辦的「人性因素工程學實務工作坊」,受度有機會成為該工作坊主持任教的又照教授之學生。算起來距今師生緣也將近四十年了。而我們第二度重逢竟是在三年前,有幸在我公司的立德「船」說『跨領域新智交流會』上,並蒙又照教授厚愛,傾囊相授,給出席來賓一場非常精采的專題演講。
目前又照教授也是我所發起創辦的社團法人台灣社區藝術與人文發展協會理事。有這位大師的加持,這也是我輩無上的光彩。

nds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