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學研讀報告》「哲學與教育」讀後感 江姮姬報告

「哲學與教育」讀後感

 

指導教授:郭實渝博士

                           博一江姮姬

 

一、本文論述脈絡重點

本文主要從歷史的發展角度,分析哲學對教育的關係、教育對哲學的關係,及此二者在現狀問題的關係,甚至未來教育哲學的發展。

 

二、哲學將像一位謙謙君子

本文分別從教育主體、哲學主體、歷史主體等角度說明教育與哲學間的關係,進而引導出今天教育哲學學科第位的因果關係,對於我這種初學哲學的來說,我終於有一點點理解為何教育哲學有其重要性,又為何而今教育哲學不受重視。

從哲學是一種人生理念的立場而言,教育是實踐人生哲學的重要工具,以國家教育制度為例,學校教育制度是政府為履行國民接受教育是一種義務亦即一種權力,所創造出來的制度,此一教育制度必定有其哲學理念,例如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後基礎教育的理念之一是能力本位;另為解決不當的升學壓力,而廣設大學所形成哲學發展是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普及教育,普及化的結果理所當然的發生學生水準低落,及大專院校之間水準差距拉大的問題,由此可知,儘管在現今教育發展趨勢中,教育哲學已漸趨不復重視,但是對於宏觀的教育制度而言,倘說哲學是教育政策決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相信沒有人反對,事實上,在民主社會發展中,當教育政策決策須受制於民粹主義時,其實教育哲學或哲學所能扮演的角色,幾乎是僅止於學術象牙塔裡的專研與探究,就算沒有人刻意排除哲學或教育哲學的思考,但是在權力鬥爭與均衡理念帶領之下,哲學或教育哲學就像一位無聲的謙謙君子,自動隱退,其所帶來的隱藏問題,只有等未來教育問題浮現時,才會發掘哲學理念的重要性。

 

三、幫助我思考如何從歷史角度進行哲學性的論述

學習寫哲學性的思辯論文,是我學習生涯中的第一次,上個月再但教授指導的期中報告作業中,我嘗試以分析哲學的方法,論述九年一貫的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之理念,這一次閱讀教育與哲學文章引導我想從國小音樂課程的歷史發展,探究其可能蘊含的理念。

 


道德形上學的基礎有3個section,較容易了解康德,講日常行為道德原理

◎康德所有主張基於理性,基於動機,不管是義務論、道德論,基於個人良心,為義務而義務,成為general law,所以被批評缺少妥協

「公設maxim」是理性規畫出來,不會改變。

道德規準不涉及經驗,不因結果而影響

 

◎英國主要是自由主義

19世紀英國哲學家認為外在世界不能被否定,外在世界是真的,於是刪除觀念論如康德、黑格爾的立場,而走向實在論。直到20世紀末,康德的觀念論再度被提起

18世紀因科技發展使經驗主義產生重要性

 

◎歐陸是康德理性主義,知識是理性的,是主觀的,是人類創造的,19世紀皆為觀念論,深受康德、黑格爾影響,認為外在的實在、物理現象沒有地位

觀念論認為現象世界是假的;在19世紀末、20世紀被打入冷宮

觀念論發展出理性主義

 

◎美國是實用主義,依價值、結果判斷

杜威早期曾念黑格爾、Hirst、20世紀早期很多哲學家都讀觀念論,都有觀念論基礎

 

真正問題是兩難情況時如何做選擇

 

直觀則含有感性

 

從倫理學角度有些很難定義,如「善」是不能定義的

 

從事理性批判要有經驗主義、理性主義的基礎

 

nds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