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學》杜威「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讀後感 江姮姬報告

杜威「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讀後感

 

指導教授:但昭偉博士

          張煌熙博士                   博一江姮姬

杜威在本文中闡述兒童與學科課程的種種關係面向,首先是兒童的心理特質與學科課程的邏輯特質;再是兩者的關係比較與相互影響的因果關係,進而主張兒童本位課程的實施,才是最適合兒童發展的理想課程。

一、說明兒童特質與學科課程

其理由包括:

(一)兒童特質

兒童的生活是一個整體,兒童的個人生活及兒童自己的利益才是兒童的全部。

(二)學科課程的缺點

學科課程雖然是有系統、有組織的知識,但其內容脫離兒童本有的、心理的經驗。

(三)兒童特質與學科課程之比較

1.兒童的世界是個人化的世界;學科課程則是無限寬廣的世界

2.兒童的生活整全一體;學科課程則專精分化

3.兒童生活具有豐富情感;學科課程則是理性抽象與邏輯分類

 

二、主張兒童本位課程

(一)為發展兒童心靈

為使兒童心靈不被揠苗助長,不致莽撞而無所適從,主張課程實施的目的應是發展兒童心靈為目的,才有可能朝向未來的適應社會。

(二)以兒童生活經驗為主體的課程

傳統學科課程是由成人將學科知識系統加以邏輯化組織,雖然諸多內容屬抽象不是兒童生活所能經驗,卻具有由簡而繁、由易而難的系統架構。其與兒童實際生活的差異,缺乏童年意識的課程,是兒童學習的主要障礙。

(三)以兒童本位課程發展兒童的邏輯能力

1.主張教師應重視兒童的心理觀點,以確保喚起兒童的學習動機

2.教師應設計能進入兒童心靈的教材,以引發兒童的思考能力

3.兒童本位課程的設計應建基於兒童的舊經驗

 

三、心得

(一)兒童與課程就像直線的兩端

以兒童為主體,做兒童本位的思考,若比擬兒童發展是一條向上延伸的直線,則學科課程是此直線的另一端,直線的延伸長度將視兒童的發展程度而定,倘若兒童無法順利適應課程,則直線可能是短短的三公分長,但如果課程能發展兒童潛能,則直線可能延伸為10公分。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職責是設計對兒童有效的課程,讓直線不僅是盡可能的延伸,也盡可能地隨時隨地迸出漂亮的火花。

(二)強化課程與教學方法的操作(operate)

要實踐杜威的兒童本位課程,應強化方法的操作,包括:

1.深入了解兒童心理及其所處環境,俾從兒童生活經驗中就地取材設計課程

2.教學實施必須必須包含練習程序,才可能啟發兒童心靈。

3.除了以舊經驗為基礎,更要因此獲得新經驗,才是達成教學目標。。

(三)兒童的所有經驗難以充分組織成兒童所需的完整課程

杜威的兒童本位課程雖然有其合理性與吸引性,但是依據杜威所主張課程的實施是為使今日的兒童適應明日的社會,所以杜威的實驗學校強調「工作」課程的實施,但是這種具有特定目標的目標模式課程,僅以兒童的生活經驗組織成完整的、適合兒童的、培育兒童社會化的課程,頗值得懷疑其完整性是否足夠,因為誠如杜威自己所說的兒童的經驗不僅是整全的,而且是狹隘而個人式的,因此我以為持續性的拓展開發兒童經驗,是實施兒童本位課程的首要條件,其實施的策略可以包括:設計融入社區經驗的教材;隨時隨地實施師生互動式教學;在可行範圍內,鼓勵家長共同參與課程設計與教學;勇於拓展跨越教室的教學,讓學生的生活經驗,超越家庭與校園,唯有持續不斷的拓展兒童的生活經驗,才有可能建構兒童本位課程。

nds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