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學研讀心得報告–閱讀但昭偉教授與孫效智教授對生命教育的質疑、困境與展望之讀後感 江姮姬報告

閱讀但昭偉教授與孫效智教授對生命教育的質疑、困境與展望之讀後感

 

指導教授:但昭偉博士

 張煌熙博士                          

博一江姮姬

一、但昭偉「對生命教育的一些質疑」之摘述

我國在西元二十世紀末期,逐漸重視生命教育,教育部也宣布民國九十年是生命教育年,促成生命教育議題成為學校的顯在課程。但昭偉在文中針對生命教育的實務與理念層面各提出三個質疑,並對生命教育理念提出三個問題:

(一)對實務的質疑包括:

1.認為傳統生命教育的價值理想過於唱高調,難以實踐,有誰能建構大多數平凡人所能接受的生命價值。

2.在複雜的人性、有限的教育資源及現實的情境中,推動生命教育宛如一群水手無法在岸上拆換船體,不可能實踐。

3.在學校課程中,對學生實施生命教育中的一環-死亡教育,會引起紛爭

(二)對理念的質疑

1.究竟尊重誰的生命,是人的生命還是所有的生命。

2.尊重多元價值觀會不會與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發生衝突

3.當生命的價值與其他價值衝突時,怎麼辦?

(三)對生命教育理念的三個問題:

1.為了生命,卻必須犧牲其他生命,這種理念上的衝突,使生命教育不可能「完全」或「完滿」的成功。

2.當死亡價值甚於生命價值時,要怎麼教?

3.生命價值是諸多價值中的一個,也不是最高的,如何教這個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人生價值

(四)生命教育可行的三個策略

1.從學校中的一項學科入手,學生從中得到樂趣,就會覺得生命有意義

2.採行多個標準的多元價值體系,比較容易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3.讓孩子成為團體的一份子,生活有樂趣,生命就會有價值。

二、孫效智「生命教育的困境與展望」之摘述

本文是孫效智從其親自參與生命教育之推動,論證生命教育推動之三大困境,並提出三項應然可行之策略:

(一)       三大困境

1.大家對生命教育內涵缺乏具體共識且缺乏建立共識之機制

2.缺乏系統性、前瞻性、制度性的的師資培育計畫

3.缺乏高瞻遠矚、見數又見林的行政規劃與執行能力

(二)三大策略

1.在基礎課程強化人文素養與生命智慧,以全人發展為目標

2.重視在基礎教育培養學生「慎思明辨」的素養

3.在教學上依據互補原則,探索知行不一並思考正本清源

三、歸納兩篇論文之共識及建議

分析以上兩篇文章,雖然是各從推理上之不可能與實務上之可能做論證,但仍可發現其共通點

(一)兩篇論文都強調生命教育的推動有其必要性

但昭偉對生命教育提出的質疑與問題及孫效智對生命教育提出的困境與策略,是各從不可行與可行的不同層面出發作論證,雖然各有各的理論依據,但都提出可能的推動策略,可見兩位教授都知覺推動生命教育有其必要性。

(二)兩篇論文都主張優先建構生命教育的課程觀

但昭偉從生命教育的價值觀層面,論證在多元價值體系下,生命教育的價值觀究竟為何,並舉例說明生命教育價值觀與其他價值觀的衝突;孫效智則主張在推動生命教育政策之前,應優先建立生命教育的內涵作為推動生命教育的依據,這兩者看似不同層面的見解,其實都主張應優先建構合乎我國國情及適合我國學校教育的生命教育課程觀,之所以名為「課程觀」,是基於兩位作者的論證目的,是以推動生命教育為前提,而教育的實施首重課程的建構,因此我以為毋寧說這兩位作者見解不同,不如認同這兩位作者都主張優先建構生命教育課程的價值觀、課程目標及課程內容等內涵,作為教師實施生命教育之依據,避免產生價值衝突,致學校教師與學生無所適從。

(三)突破實施生命教育的困難點-師生共創課程

但昭偉主要質疑生命教育的價值觀與基本理念,進而懷疑實施的可行性,孫效智則從現有環境條件,分析實施生命教育的障礙,我以為在現有諸多困境中,仍以價值觀的衝突委首要問題,倘能以師生共創課程為理念,和學生共同思考討論:「生命與自由,何者價為高?」、「有哪些著名事蹟是以犧牲生命為代價?」、「佛教徒對死亡的處理和基督教對死亡的處理有何不同?」、「不同宗教對死亡的看法有何不同?」、「為情自殺與為國犧牲有何不同?」。

和學生共同討論以上生命教育議題,激勵學生思考生命的價值,教師和學生共同建構生命教育的價值觀,學生自然能體會實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其課程目標即已達成。

 

 

 

nds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