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有力而相關的教育心理學
博一 江姮姬
一、主旨:
本文主要介紹「教育心理學百科全書(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二、概述
(一)前言
1.反思過去、現在、未來
檢視知識範圍、知識組織、提出新知識概念、在學科之間探究基礎性而為解決的問題、重新思考加強學科的典範、普遍性的方法論
2.思考知識:數十年來主要的、次要的、變動性、學術性趨勢、在教育情境中,因社會的轉換;一邊是暫棲在科學心理學的學科間,另一邊則是教育實務的場域,
本百科全書評鑑教育心理學科和實務場域對知識的貢獻、概念與方法
科學心理學和教育實務正有很大的改變、詮釋典範也正改變;本書反映這些挑戰
3.本書以教師一天故事為開頭-教育心理學觀點-述說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實務的關係;因為質性研究在教育心理學趨於重要。
(二)教師的故事
一位經驗豐富而稱職的中學歷史教師,擔任非專長的補救教學數學老師;教學特色是歷史故事中激勵學生思考;一個充滿未知、期待學生思考回答問題的師生互動課程;重視將歷史課所學概念應用於對日常生活思考;主要敘說Andrea老師的教學反思;教師重視思考的知識甚於記憶的重視;能以學生的思考為教學目標
省思1:為何數學課不能像歷史課一樣的有趣
省思2:難道不能用討論與寫小評論文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三)故事與原案(protocols)
1.Schwab說「someone teaching something to someone else in some setting」
這些共通點(commonplaces)的相互作用是研究教育心理學領域的核心(why?)
2.故事是草案的一種形式,是基礎研究的基礎資料,是微觀或宏觀、是錄影帶或文字記錄或錄音帶、或觀察紀錄或成績紀錄
3.是研究的起點、是確定範疇的基礎、是測驗假設、詮釋統計分析、評量理論模式
(四)原案分析
如何做以上故事的理論性分析,可以是社會學、人類學、批判理論或哲學
教育心理學主要是研究教室與學校情境的個別角色,包括學生、教師、行政人員、家長等,集中焦點是針對行為、思想與內部個別互動、有些是教育實務兩難的概念,我們可以應用教育心理學的概念與方法透視Andrea的草案,包括學習、個別的學習、教數學的焦慮、對於打成績的優柔寡斷
1.教育心理學、學習與動機(學習、遷移(即學以致用)與動機)
Andrea的故事集中於科學心理學、學習與遷移,涉及本書第二章認知與學習、第三章學習的轉化,討論議題部分涉及第四章理論與原則、第五章教學情境研究
本書第一部分涵蓋學習與動機
2.教學心理學與個別不同(個別差異的內涵)
重視個別是必要的
教育與發展性心理學結合,幫助老師學生個別不同的本質
Andrea所關心學生的發展性需求,是涉及本書第六章描述中學生青少年的發展;第七章從早期成人到成人階段的進一步發展;第八章是關於認知功能與智能概念;第九章是個別在情意、認知功能的不同。
Andrea班上有兩位學生無法跟上進度學習
本書證明教育心理學的廣泛概念、超越教室圍牆,與學校以外的社會相關
3.教育心理學與學校學科(school subject)(學科變項對教與學的影響)
Andrea缺少數學科的教學知識而對數學教學缺乏自信
4.教育心理學與評量(知情意的評量)
Andrea超越認知與學術的評量,關心學生的學習動機含競爭性與分競爭性的評量系統,在本書的第四章與第五章;第九章則提供情意的評量及教與學的意欲因素。
知是指心智的發展
情是指情緒諮商
意是指意志力
傳統評量是標準化測驗,現今的評量則注重班級評量、真實性評量、檔案評量等多元性評量
5.教育心理學與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與評鑑)
Andrea已通過初任教師的考驗(2年),已是正式教師,目前的教學問題包括時間的管理,花太多時間做準備。本書第二十章討論教師的專業成長;第十七章是教學設計的書寫;第二十三章論教師評鑑
教師「專業」定義,必須能被看到、被認同、被肯定、能化難為易、能化解困難
6.教育心理學與教學研究(教師信念、行為與學生成就)
Andrea發現教學策略的重要、科學與藝術的平衡
發現在教室情境中,特殊的教學行為引致特殊的學習成就,第二十五章探究科技的應用
需要知道教學設計與教學實務
思考即席的、複雜的教學決策
一般的教師問題「我沒有時間思考這些問題」;本書第二十一章探討教師的信念
教師的行為表現起於教師的認知與信念
早年的教育心理學focus on learning,現今focus on teching
7.教育心理學的基礎(教心方法論與史哲基礎)
本書第五部分提供更多學術性的教育心理學研究甚過於實務工作者,包括方法論、哲學與歷史(why)
教育心理學作為一種學術科目與教學實務具有深厚的關係,教育心理學也是科學的事業;討論科技援助;但此部分在Andrea的職前訓練中較不受重視
心理學的想法源自史哲的基礎
(五)教育與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要能分析詮釋故事
學習如何分解Andrea的故事,透過幾個不同學科的透視鏡,如課程、教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看鏡子必須從實務與科學的角度
1.科學的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結合具有科學心理學的教育實務,具有特殊性的本質-在情境脈絡中,針對個別作系統性研究,其架構包括感知、記憶、學習、問題解決、動機、性向、成就等
雖然科學心理學照亮個別,教育心理學認知人與人之間、社會的、組織的與環境脈絡形塑的思想與活動
教育心理學有興趣於實務能力;教育實務研究不像實驗室的研究,不容易轉換到學校實務情境中;這是一個具有高度複雜性的情境脈絡的科學
本書是教育心理學家的作品,不是心理學家對教育的一種興趣,已具有兩項特質:(1)教育心理學家已經建構一個具有深度理解的教育事業本質;(2)教育心理學家已經建立起和教師、教育工作者的合作,並從實務智慧中獲利
2.脈絡與歷史
本書主要是美國的故事
美國教育心理學歷史:
◎1890-1920重視field setting(1)美國三大心理學家James, Hall, Dewey;(2)Thorndike在20世紀初期主導美國的教育心理學,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教育心理學急遽發展、為教育做實證探究;被歷史學家Ellwood Cubberly譽為是「教育的主要科學(the master science of education)」;
◎1930-1960重視實驗室實驗,1950年代以前實用主義者仍強調實際情境裡研究教與學、教育政策(如教師評鑑與教師資格)、課程架構設計與學校再建構;1940年代的戰爭貢獻包括性向測驗、人事選用與訓練,訓練多於教育,成人多於小孩;實務多於理論;1950年代Sputnik事件轉而關心學校的生產力,重視實務結果、基礎性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
◎1960年代從行為主義轉到認知心理學,主要是語言、思想、後設認知、結構論述、策略教學、教師決策等研究;動機的研究從獎懲的影響轉為歸因理論、自我勝任感、成就泉源等
3.問題、理論與方法論
每一個學科都是集中於問題、理論與方法論的整合
教育心理學的方法論已經改變
理論含文獻探討;方法論含方法
(1) 應用於教育的問題
(2) 微型理論(minitheories)的興起
(3) 從量化研究到質性研究
(4) 從統計分析到證據詮釋(如次級資料分析;1分證據可以講10分話;如詮釋學方法論、批判學方法論)
(5) 從假設驗證(confirmertery research )到探索性資料分析
(6) 方法選用要切合社會與物理情境(時空環境)
4.教育即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教育事業的核心)
教育心理學主要關注於學校教育
(教育隨著時空演變而不同)
(1)學校管理發展出來,制定系統性考試與教科書,教師權威逐漸受損,學校教育逐漸擴增、階層制度建立、逐漸複雜、非個人化建立(學校教育隨著時代變遷增加內涵、擴充角色)
(2)努力於教育機會均等
(3)教育的新視野主要依賴教師,是小的、合作的、聚焦的、個人化的
(4)視野的核心是教師對教育實務的反思、適性化專家、社區探究的參與者;Vygotsky有深遠的影響,並支持Dewey的哲學概念,並提供有品質與均等的民主社會(教師角色調整)(教學重心轉換)
(5)評量改變,朝向生產勝過於認知(評量趨勢改變)
(6)50年後的百科全書是重新建構不是重新修訂
(六)本書概要
(1)本書試圖平衡兩個特點:更新實務議題及以認知超越理論架構。認知心理學及其與教與學、知識概念的衝突,在本書均有論述
(2)本書聚焦於學校教育的組織,以Schwab的共通點(學生、課程、老師、內容)做為組織本書的架構;每一章都有針對議題的理論、研究與實務做簡要歷史介紹;方法論的描述;聚焦於中心議題與平衡概念與實驗例證
當代教育心理學的特色
(1) 對教育實務再度重視
(2) 認知是當前理論主流
(3) 學校教育的四大面向:學生-學習過程與學生特質、課程-知識的結構與使用、教師-教學方法、情境-學校教育的社會與制度環境。
三、心得
(一)教學活動是一種充滿多元面向的複合體
教學就像是八面(甚至更多面)玲瓏的水晶體,每一面向均至少含有一個層面專業知識,要解決教師在教學上的困惑,要提升教師的教學品質,則每一層面專業知識所涉及的學科知識,則是分析教學問題的首要條件。
(二)教師的教學評量應超越認知與學術的評量
。
(三)百科全書順應教師的實務需求
本書以教師的故事為序言,探究故事主人翁的教學特色與教學問題,分析每一層面教學特色與教學問題可以在本書的哪些章節尋求參考內容。
980519上課筆記
教育實務與心理學的對話
教育心理學最早受自然科學、實證主義影響,源於19世紀中期,1970年代質性研究派典引導心理學走入質性研究。本文為1996年出版
What questions are reflected
故事的共通內涵-教心知識的四大要素()
心理學對教育提供哪些理論基礎
Schwab:Someone(老師,負責教材轉化工作) teaching(動作) something(教材) to someone else(學生) in some setting(情境)
多種族社會反映在學校裡的是個別差異(individual diferrences)與多元智能
練習從日常生活語言帶入專業語言;從生活經驗引出概念與原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