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教學的知識-與James Stigler 的對話 江姮姬撰

創造教學的知識-與James Stigler 的對話

博一 江姮姬

一、主旨:

本文是作者Scott Willis訪談加州大學教授有關如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議題,以下係彙整作者提問及Stigler的回應內容,並提出我的疑問。

二、概述

(一)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概念是如何改變?

過去5-10年來,教師專業發展的改變主要包括:

1.    過去對學生學習要求評量目標,而今對教師專業要求表現標準

2.    專業發展務必與教師實務直接相關

3.    專業發展必須建基於教師工作場所本位、長期性、以週為單位、課程本位

4.    改進學生學習,幫助學生達成更高成績

(二)您如何描述過去的專業發展實務

過去專業發展的最大問題是與學校實務不相關,包括:

1.    教師的專業發展活動發生於校外而非校內

2.    與教師使用的課程無關

3.    缺乏研究本位精神

4.    教師不感覺受用

(三)教師需要從專業發展中學甚麼

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應包括:

1.    能讓教師學習到如何分析實務

2.    能幫助教師以第三者的角度檢視自己的教學

3.    能幫助教師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四)您認為比較好的專業發展是甚麼樣的遠景

1.教師專業對話

2.教學觀察做分析,能分析教學活動的正確與否

3.回饋後的調整,包括教學活動細節的價值

(五)教師專業發展需面對哪些挑戰

1.教師需學習與同儕合作

2.教師應視教學為公開化的活動

3.以班級教學活動為本位

4.視教學知識為專業知識

5.能持續地創造合作的情境

6.能給予教師改進的機會

7.需集合教學錄影帶以集合並組織教學知識

8.教學專業知識貴於流通與分享,不在於國家的統一管理

9.教師願意拍攝自我教學活動,分析自我教學歷程,改進教學品質

10.發展數位化的專業發展活動,改變傳統學校教師文化

11.與其改進教師的技能,不如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1.選最好的人;2.做教師的增權賦能,改進教學專業能力;3.改進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

12.建構知識本位的教學專業,進而分享教學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

13.由學校行政人員協助以結果為導向,由學校組成不同教學研究團體(lesson study groups),持續性地發展site-based 方案。

14.善用標準本位教育概念,建構全國性專業發展知識,促進以專業發展提升教師教學品質

三、我的想法與疑問

(一)知識本位的專業發展是一種文化改革

Stigler的回應內容可以發現,在21世紀時代,教師是掌控教學品質的關鍵人物之一,而建構知識本位的專業發展是教師必須面對的權力與義務,Stigler並以實證主義精神提出具體可行的策略包括:落實校本精神、建立標準本位知識、透過數位科技分享並交流專業知識。

Stigler依據美國的學校教育情境,認為這樣的主張不僅是一種教育品質改進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改造活動。我非常贊同Stigler的主張,尤其國內自從民國89年宣布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以來,期間歷經10年努力於課程與教學的革新,而今省思之後,的確也發現真正影響改革成效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能將改革實踐於教室,因此如今將教育的核心角色聚焦於教師,而建構專業發展制度則成為教師改進教學的不二法門,但其策略,包括開放傳統的教室王國,同儕共同討論教學歷程,大家分享教學經驗累積的專業知識等等,其實與國內傳統的教師在教室內單打獨鬥;升學主義下,班際間分數競爭的情境脈絡下,這是一個比美國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文化改革運動。

(二)應同時強化師培課程

本文探討主題聚焦於學校與TIMSS的研究結果,可是我以為若要讓知識本位的專業知識建構起來,師培單位的功能不可或缺,以國內當年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實施為例,即是以學校現場為主體,但是其後所造成教師的困境,以及師培單位與學校單位的不信任,將會是阻礙文化改革的主要絆腳石,因此我以為若要繼續發展本文議題,師培單位的論述是不可或缺的主角。

(三)我的疑問:如何具體組織知識本位的知識

Stigler主張以學校的教師社群為單位,創造教學專業知識;再以數位網路為工具,進行分享與交流,逐步建構知識本位的專業發展,可是我以為其間還有一項更細的步驟是誰來組織這些教師們所發表的知識,而組織的架構由誰來決定,否則知識本位的專業發展仍無法產出標準,而無法對教師專業產生共識上的優劣。

nds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